[Nov 30, 2004]

科景生物:我說故我唱

生物:我說故我唱

編輯:John C. H. Chen
科學家發現作曲家所寫出的音樂語法和他的母語有著高度的相關性。

加州La Jolla的Aniruddh Patel想要了解語言學和音樂間的關係,尤其是母音的音高變化。在很多語言中,母音的音調變化往往造成字義的改變,最明顯的例子是中文,我們發音中的四聲就是代表四個字,甚至一音多字都是常見的情形。他選了兩位具有民族特色的作曲家來進行比較。他選的作曲家是英國的艾爾加(Edward Elgar)和法國的德布西(Claude Debussy)這兩位都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英法兩地重要的作曲家。之所以選擇這兩位而不是其他更為近代的作曲家,是因為近代作曲家可能因為受到相當多元文化及外在的影響,而改變了作曲的語法。

他們拿了許多英文或法文的句子給英法兩地的受試者,並分析他們朗讀時的母音的音高變化。例如finding這個字在英文的念法,從音樂的角度分析,第二個母音通常比第一個母音的音高高了四個半音。他們用類似的方法分析英法兩種語言的音調起伏,發現英文的聲調變化比法文來的多。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艾爾加及德布西兩人的音樂中。換言之,一場演奏法國音樂的音樂會可能比演奏英國音樂的音樂會來的柔和,而倫敦的酒吧可能比巴黎的咖啡店來的吵鬧。

許多人認為音樂是種無聲的語言,但是這個研究顯示母語和音樂,即使沒有文字的連結,其影響力仍舊是無庸置疑的。的確,什麼樣的環境造就出什麼樣的音樂,此話一點不假。

原始論文
Patel A. D., Daniele J. R., Cognition, 87. B35 - B45 (2003)


--參考來源:
news@nature.com: Music mirrors tone patterns in our speech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opan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