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第一個session剛結束,趁著還沒忘記以前記錄一下所學的東西。

1. 10:10~11:50 Reconstruction of Old Chinese and Proto-Sino-Tibetan
中研院的龔煌城老師開的,應該算是歷史語言學吧。
語音重建這東西,雖然我上過一學期的歷史語言學,還是很陌生(話說回來,Gary也沒講什麼重建的吧)
我們系上四年級的David(他會講中文喔!)也有上這堂課,
他跟我說,上古漢語和PST的重建很特別,因為古印歐語系的語音重建主要都是靠比較語言學的方式(comparative methods), 在鄰近語言中找同源字cognate,
可是古漢語的語音重建卻是大量依賴「諧聲字」和「押韻字」 (也就是看韻書啦)和一些internal evidence,因為跟古漢語血緣接近的語言保存下來的紀錄不多啊。
龔老師除了用諧聲、押運字以外,也有引用西藏語 (written Tibetan)和緬甸語(Written Burmese)
其實我修這堂課完全是誤打誤撞,是聽人家說這堂課很涼,不用寫作業,
(結果最後老師才突然冒出一個作業,害我覺得被騙了。這次好幾堂課都這樣,一開始說沒作業,人來就好,到最後才突然說要打分數所以請寫感想/建議/問題或回答問題,而且都是台灣/中國學者。人家美國人都很開宗明義地講清楚要求,才不會這樣「突襲」@@a)
第一堂課沒去聽,聽說老師的腔調很重,聽得很吃力很累。
我第一次上課(其實後來還是有這種感覺啦),覺得聽得霧煞煞,真想哭,
什麼端透定泥(dental group)、知徹澄娘(retroflex),每個聲調又還細分成四等,根本不make sense.
我想上了三禮拜下來,叫我去搞語音重建,我還是搞不出什麼所以然吧,
不過還是學到一些滿有趣的東西,
像是現代漢語裡偏旁和字的念法完全不像的字,原來追蹤回去,還是語音相似的,
比如說涼和京、鯨,雖然都有偏旁「京」,可是念法相差甚遠,
可是重建的古漢語,涼是*grjang (*代表重建的字, not attested), 京是*krjang, 鯨是*N-grang (N=nasal prefix),
原來還是一家人啊!
還有立、泣、位也是,還有特、等、待也是。(可是我下課去問老師,要怎麼解釋/重建寺,他的回答是:Not every question has an answer. 我們還是得整理出所有有寺偏旁的字再去重建)

很有趣的是,
古漢語的「羊」、「羌」和西藏語的「象」是cognate,
大家於是開始討論它們是不是真的cognate,
在座有個研究印歐歷史語言學的學者說,
拉丁文裡的 ram 和梵語(Sanskrit)的 ox 也是同源,它們的關係是'male animals with horns"
下課後David跟我說,或許他們覺得象牙和羊角很像...^^a.

2. 1:00~2:40 Language Universals and Grammatical Theory: From Generalizations to Explanation
UCSD的 Maria Polinsky上的。
這堂課我也不是一開始就上,後來看course description想說應該不會太formal吧 (畢竟有提到explanation啊),於是姑且聽之。好在有去聽!
Polinsky是個很棒的講師,上課清楚架構清楚,講義和投影片都整理得很有條理,內容豐富,
課堂內容跟我以前修的Typology有點類似,不過再聽一遍,還是收穫良多,
尤其她最後一週引用一些實驗結果來講不同語言的關係子句的表現,非常有趣。

3. 2:55~4:35 Topics in Chinese Syntax
由Lisa Cheng (現在應該是在萊頓吧,香港的老師)和Audrey Li (李豔惠,在南加大,和李櫻很要好)合開。
一開始也是說沒有作業,不過後來Audrey希望我們能寫e-mail給她給點意見、評語,讓她知道我們有在課堂上。@@"
前三堂是由Lisa上的,講的是Resultatives (V得Complement, ex. 他騎馬騎得很累、他騎得馬很累、她哭得眼紅了, etc.)
老師還引用了潮州話,Audrey說台語的hoN表現也頗類似,頓時讓我覺得身為台灣人很驕傲!XD
後三堂是Audrey負責,講的是Finding the Missing, 主要是VP Ellipsis, 也兼講sluicing, gapping, stranding, etc.
黃正德也有聽,不過他是大忙人,常常上到一半他手機響了,然後就會全場目光投向他,他低罵一聲,跑出去外面接電話...@@a

4. 4:50~6:30 Constructions in Context
Adele Goldberg開的,她是Construction Grammar 的創始者(?), 柏克萊畢業,現在在普林斯頓。
我們系四年級的Teresa也在同一堂課,她的評語很好笑:I just get a kick seeing Adele talking about Construction Grammar in a MIT classroom!
註:MIT是形式主義的大本營,畢竟元老級的Chomsky坐鎮在此,其他人主要也是做formal syntax/formal semantics的研究,而Adele Goldberg的 Construction Grammar, 基本上是非常functionally oriented, 她甚至主張constructions, even language, is LEARNED, 等於是反對Chomsky等人關於Universal Grammar的主張(人腦裡有個Linguitic Faculty, 有一套UG, 所以孩子才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習得一個語言)
想像一個古典氣質美女(雖然梵孛說她老了好多,我還是覺得她好有氣質!)在Chomsky地盤上大力疾呼:UG doesn't exist!!!
Adele 近來也做了一些語言習得的研究,主要是講Constructions是怎麼習得的 (constructions are broadly defined as the match between form and function)
有很多很有趣的心理學實驗,改天再慢慢整理。
不過我聽了那些實驗,突然覺得那些小孩真可憐耶,being mentally screwed around.
想像他們在實驗中經由一些 conditions 還有控制變數 等學到moopo的意思(through constructional context), 可是moopo是個non-word,
他會不會長大以後才發現這個字不存在,然後覺得被騙了呀?

對了,之前問Eve那個「冥王星是不是行星」的爭議,出現在她的第一個作業喔!讓我寫得很興奮,好在我有個天文學家朋友!
原來老師要我們瞭解的重點在於,以前之所以會有因素,是因為冥王星不若一般的行星,但也不像一般的彗星或小行星,也就是說沒有適當的contrast set,
但是後來發現了Kuiper's Belt, 有了新的 contrast set, 它的界定(categorialization)也就有了新的標準。
也就是說, categorialization是基於contrast set而存在的。

(先寫到這裡吧,剛剛寫了一堆,滑鼠一帶竟然整個不見,真是欲哭無淚..........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opanga 的頭像
    Topanga

    Topanga的部落格

    Topan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