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備課的時候,
楊老師稱呼到我的時候一直說劉老師劉老師,
害我聽了好不習慣。
其實我這個出自師範體系的,被叫劉老師也是可以預期的吧,
大三第一次被家教學生的家長稱呼劉老師,那時也是這麼不習慣,可是照理這麼多年了,該習慣了吧?
可是我還是很不習慣聽到有人叫我劉老師耶,
劉老師感覺像是在叫別人,不是我,
上學期有另一個姓劉的GSI,系上也有另一個姓劉的大老師,
我下意識會覺得劉老師是在叫她們,不是我。
是不是因為我的"上台"經驗除了大四試教(那時有學生叫我劉老師嗎?忘了)跟在英語文中心教成人美語(學生要嗎叫我英文名字要嗎直接叫我老師)
再也沒了?
也或許我就是覺得"老師"這兩字有著非常神聖權威的意義,當我的姓跟老師這兩個字連在一起的時候,我是被賦予很大的責任,不能犯錯的。
以前在系上,很多老師好像也都以英文名字相稱,要嗎就是全名加老師,記得唯一的例外就是畢老師,然後畢老師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其實是很崇高的,(即使後來跟她熟了發現她私下可愛孩子氣的一面XD,我還是會覺得她不怒而威)
聽李櫻老師稱呼其他教授,叫自己老公為張老師,台大的黃老師蘇老師等等,我一直覺得「姓+老師」(Last name+Title)的稱法就是有格外的尊敬的意涵,
然後那樣的頭銜套在我身上,我覺得很不習慣啊啊啊。
(會不會跟姓有關啊?我覺得某董老師念起來就順多了。Orz)
這學期要教Chinese 1B,好緊張。
去年教10BX,程度比較高,學生有背景,我不大需要擔心會用沒學過的句型或單字,而且許老師對我挺放任的,我們常常是前一天晚上才電話討論下一課要怎麼進行XD,
這學期教一年級,而且是沒有背景的,得時時刻刻小心一定得用學過的句型和單字,楊老師的領導方式是每個禮拜有固定的備課會,循序把該週該上該講該注意的東西交代清楚,
加上我這個出身台灣的傢伙要去教簡體字,雖然我看沒問題啦,寫的話大致也沒什麼問題,可是我寫的簡體字還是有很多是「台灣版」的啊,
今天領到課本還小心翼翼地翻了第一個的單字,發現好幾個字的簡體版我記錯了。
很擔心會寫板書寫到一半被學生糾正(話說我當tutor時就發生過這種事XD)
要嗎就是冒出台灣/南方人習慣的語法 Orz
(唉 捲舌音好難啊,今天聽楊老師講「份兒」我心裡又是一陣驚訝然後偷偷做筆記,原來份是可以帶兒化韻的)
話說寒假時做過兩次惡夢,
一次是夢到我第一次上台教中文,站到台上腦袋完全打結,講不出話來,後來乾脆變成grammar translation,
楊老師就坐在台下聽,下課後很嚴肅地跟我說,
妳這樣不行!扣五分!(我一直記得扣五分這三個字XD)
第二次更扯,竟然變成教日文了,
拜託,我根本不會說日文怎麼叫我教啊,然後我就在台上扯五十音,
只記得那時一直想著時間怎麼過得這麼慢....
忘了怎麼結束的了。
這兩個惡夢讓我發現我其實對1B有很深的焦慮吧。
我是星期一三的課,但下星期一放假,
所以變成我第一次上台是星期三,
又,因為星期一放假,楊老師決定當週不要教新課,把兩個重點句型提出來講,外加教學生用字典。
我星期三的任務,就是教學生查字典!
然後,我發現我不會查字典..............
(別急著譴責我,我是說我不會查簡體字版字典...XD 不過現在我會了。廢話。)
對岸的字典是照拼音排列,照部首查還多了一個步驟。
咱們的字典直接按部首排,其實我都已經習慣直接往後翻,因為都大致知道哪個部首會在哪幾頁了。
- Jan 14 Sat 2006 17:15
劉老師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